|
|
|

土改受害者孙如勋
廖亦武(四川)
第二天起床,妈妈已悬在房梁上,眼珠子鼓着。那年她才50多岁。
采访前奏 我对老酒鬼余金元的最后印象,是他横着烟竿,鼻子尖直抵相机镜头,似乎要钻进去琢磨个透彻。我本能地一仰身板,还他一口酒气,并拍下那满脸的迷惑。 这高海拔的山窝,四周的峰峦显得矮。我与所有的醉汉一样抱紧双肩,感觉太阳是块冰,不间断地冲人类喷射凉气。我不甘示弱地仰起头,可一出气,眼镜就蒙雾了。老张将面包车从几十米外挪过来,拽我上副座,然后急匆匆地出马鹿塘,奔向下一站。 由于是旋来旋去的下坡,老张的手脚忙得跟打拳似的,我则乘着酒兴,随他腾云驾雾。这是盛夏八月,山道旁居然走着穿棉袄、扛锄头的乡民,我贴着车窗,挤扁着鼻头嘀咕“奇怪”,老张却答非所问道:“他们去坡上找药呢。” “什么药?” “人参、天麻,还有虫草啥的,拿到禄劝去卖给中药材贩子。” 酒劲如波涛一般涌动。身体骤然燥热起来。我心不在焉地哦哦,就开窗去喝口冷风。虽然连打了两个喷嚏,却明显感到太阳有了热度。车又驶出10多里路,我们像蛇一样,逐渐蜕皮。筋骨也随着衣裳的减少而舒展了。
一辆挖掘机横在路中,正以它的巨臂猛啃鼓胀的地面,老张骂了句粗话,紧咬着一串大型载重货车的屁股刹车。我已清醒如常,就下去打听情况。原来是豆腐渣工程,这段公路整修才几个月,又出现与上次同样的塌陷。一个卡车司机说:“我刚好尿胀了,就靠边停车,不料竟眼睁睁地盯着路中央凸一个包起来,而且一眨眼就由篮球变成簸箕,再一眨眼,嘿,一个簸箕就变成两个特大奶子,还卜卜冒气。我的尿筋都叫吓缩了,万一像平常那样碾过去,肯定连人带车垮进沟里……” 于是大家异口同声,将修公路的,以及卖水泥、碎石和沥青的爹妈与祖宗都日了数遍。有个络腮胡子说:“这有啥稀奇?连长江的防洪坝都是豆腐渣工程,98年发大水,拿了好多解放军去堵漏洞。朱镕基都哭啰。” 另一个小伙子也凑热闹:“我们中国人连导弹都敢造假,外面是钢的,内瓤子是木头削的。最近中央领导去河南视察,才曝的光……” 老张在一旁捂着嘴笑,我却目不转睛地盯着轰轰吼叫的机器,但见铁臂左旋右旋,将抓起来的豆渣浮土扔到坡下。如此恭候了大半个小时,方得到“小车通行”的恩准。
过了这一关,车开得更猛了,转瞬就直逼山脚。在昨天经过的岔路口拐了个180度的急弯,又驶向我在去年底来过的通往则黑的老路。在随惯性摇摆之际,我瞟见写着“大松树”的箭头路碑,蓦然感觉亲切。因为此即嫁到大山另一面的地主婆婆董存英的娘家,也不晓得这一片有多少人在土改中死于非命? 下行了一小段,又是爬坡。记得大半年前,才修成这种两边砌条石的“水渠路”,可如今看上去,又显得饱历沧桑,一有会车或超车,就尘头大起。老张在门窗紧闭的车内,脖子前挺,眯缝着眼,仿佛在硝烟弥漫的年代驾驶战车。 渐至山腰,视野豁然开阔。但见对面的群峰之间,也有一条路跟我们平行,车辆犹如三五只瓢虫,在大片裸露的肉红色中间闪烁移动。急弯的标志很多,在拐过一山嘴后,老张的情绪却陡然高涨,居然哼了半截子山歌。我诧异地转眼,老张信手往窗外一指:“我的家乡。” “在哪儿?” “那边。” 那边有圆盖子一般的蓝天和阳光,峰峦在几抹云彩的掩蔽下,像一些缥缈的拳头;还有深不见底的沟壑,仿佛造物主用无形的巨斧自极高处劈下,震裂而成千回百转的地槽。 老张见我一脸茫然,又说:“眼前这扇门板一样直上直下的山峰背后,是升发乡,车过不去,走路得两个多小时。我的家在北增谷,从升发再往里走1个小时就到了。” “那你欢喜个啥?”我沉下脸,头皮一阵发麻。我的下一个采访对象是撒营盘教区的张蒙恩牧师,老家刚好在升发乡。 “这里的山山水水养人啰。”老张还在发感慨。“可惜我现在很少有时间回北增谷,家搬出来了,爹妈不愿出来,他们是地道的地主思维,生下来就没想过挪窝。” “怎样才能快一点到升发乡?”我打断他的话头。 “再跑10来公里,就是德嘎村,那儿正在建一座基督教堂。我们把车停在村头我婶子家。就绕山路进去。”老张神色轻松,“赶紧一点,天黑之前能到。” “路好走吗?”我终于露了怯。 “跟昨天的差不多。彝族人的地方都是老山沟,这坡与那坡差不多。”老张还在盘算,“你就住在张牧师家采访,我呢,抽空赶夜路回北增谷看一趟爹妈,明天大早又回来。” 腿肚子不由自主哆嗦,“听天由命吧,”我嘀咕道。 “你算城里人中的这个。”老张翘着大拇指安慰道。“张牧师还给我施过洗呢。你一个作家,这么大老远去找他,肯定会受到热情接待。” 可一记起昨天连滚带爬的狼狈,就觉得没底气。
下午2点多,我们在一个V字山坳停车。天阴了几分钟,荡妇一样的风就从地槽里呼啦啦地张狂上来。老张死按着衣裳下摆,立着头发去教堂建筑工地打探张牧师的具体行踪,我则在车里整理背包,兼耸肩捶腿,作上路准备。不料没一会儿,老张就笑嘻嘻地回来了:“算你运气好,张牧师正从升发村过来,今晚住德嘎。” 我这个懒虫顿时可耻地大笑。 下面的计划就比较轻松了。我们先沿上次的老路进军则黑,在比邻的住基村采访后,再折回来。“今晚住则黑,找家干净旅馆,把精神养足。”我也打起了如意算盘,“如果能抽空,还能再访张应荣长老和地主婆婆张美芝,追问出张家的长工是否健在。”
车往前,我又在某一高度眺望了更高的轿子雪山。它离太阳很近,彼此的呼吸已在互相触摸。我想起若干年前的诗句:“地说,我要接近天,于是山峦耸起。/人说,我要生活,于是洪水退去。/河流优美地延伸。” 浪漫的情绪刹那间被鼓动起来,可创作上述原始诗句的朦胧派江河却早已迁徙美国。听说是个西方古典音乐迷,采购了许多交响曲光碟在纽约的某一间屋子里放。 我这个曾经的诗人在怀旧当中,感觉下坡路也“优美地流着”,打个盹就在山脚了。外面蓦然人烟滚滚,“又是一个赶街天。”老张道,就抵着几架骡马车减速。车窗前晃动着花花绿绿的彝族妇女,老张悠闲地点燃纸烟,扶着方向盘与她们调笑。偶尔鸣一声喇叭,也显得不太正经。“你的熟人真多啊。”我讽刺道。老张点点头,又摇摇头:“都是村里的乡亲,或者一个教会的。” 突然,有一只手自斜刺里扯住老张的耳朵,要求搭车。门一开,男女老少就汹涌澎湃地进来,把空间塞满了。初步估计,这辆7人座的小面包,至少填了16个活物。我天生好奇,就回首两次。不料未及细看,那一张张重叠的脸就笑开了花。也不晓得有啥好笑的,我问老张,我是不是花脸?老张说,你不是花脸,你是长眉毛和尚。 满车的彝族话泛滥开去,犹如喳喳鸟叫。我恍如置身异国他乡。就这样拖拖沓沓,与骡马车同步抵达场口,老张众多乡亲的手与我拍肩告别。在皮笑肉不笑中,我看上了一个彝族女子的刺绣围腰,就花50元给她解下来,准备送给刘晓波的老婆。省得她挖苦我在穷山沟里钻,却连一根兽毛也没带出来。 慢腾腾穿过这百米短街。想起孙医生讲过,新加坡的一个国际慈善机构曾经到一个类似的乡场送医送药。他们花钱雇人搭戏台,在台上码了价值几万人民币的西药,在西药的上面扯了鲜艳醒目的大横幅。几位衣冠楚楚、细皮嫩肉的绅士犹如救世主,给川流不息的褴褛乡民发药。“不管有病没病,有效没效都发,”孙医生说,“然后将这些一拥而上抢药的感人场面拍成片子,写成长篇报道,拿到海外去赚人眼泪。他们才不管中国的病根到底在哪儿。听说独裁者李光耀还表彰这些医盲为新加坡争了光呢。” 愤世嫉俗之余,我拍下一面土墙上的政策标语,作为以上“行为艺术”的国内佐证:
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!利国利民利己!
午后3点左右,我再次到达山区小镇则黑。老张把车停在我倍感亲切的教堂脚下,就忙着去打探大住基村的孙家。我却在太阳里狂伸懒腰,并东张西望,希望能碰上一熟悉面孔。从向阳的“三春饲料经营处”门前,一个20来岁的母亲转头招呼我。她依旧灿烂如女孩,可已习惯摇晃背上1岁多的娃娃了。我顺便问教堂的人在哪儿?她答在乡下,就只笑不吭声了。 没有功夫吃午饭。老张摸准了情况,就立即折回车头。我们又一阵风似的甩开一排排门脸,在野地里继续前行。顺平路跑了几公里,就左拐,翻越一座矮山。桃花源般的田园风光浮现了。 在庄稼地之间的机耕道上走走停停,沿途向村民打听大住基2队的孙选超。孙医生在纸条上写到他的时候,我还以为是个上了年纪的人。没料到,当车颠入苞谷林深处的一个院落,并嘎的刹住时,应声而出的却是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。 “你就是孙选超?”我使劲擦亮眼睛。 孙选超含笑点头。他的眼睛不用擦也清澈明亮。 “我是孙医生介绍来的。专门了解土地改革。” “土地改革?”孙选超的眼睛蒙上一层雾。 “就是斗地主。你们家不是地主么?”老张补充道。 “哦。”孙选超恍然醒悟,“那要我爹才晓得。” “你爹多大?” “50好几了。” “不行,土改的时候你爹还没断奶呢。” “但是他听我公公讲过啰。” “你公公呢?” “早死了。” “你公公的同辈人呢?” “差不多死光了。即使活着也差不多糊涂了。” “你的意思是,我这一趟白跑了?” “孙医生的朋友,不会让你白跑。”孙选超立即站起来,“走吧。” “去哪儿?” “找年岁大的人。”
久经沙场的“老面包”又在苞谷林里穿梭开了。在弹簧垫一般的起落中,我从前座转身与孙选超交谈。了解到他接受过孙医生的“火线培训”,已成为这一带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。“可与我们孙家以前的影响比起来,差远了。”他感叹道。 我这属狗的鼻子耸了耸,似乎嗅出点什么,就从兜里偷偷掏出录音机:“我听孙医生讲,这边的孙姓是从马鹿塘上面迁下来的?” “对。我们的老家是马鹿塘,在方圆千里也算赫赫有名的家族。自最上面的老祖起,我们这一脉迁到大住基村已有七、八十年。” “你是多少代?” “大概十几代。” “你公公哪年死的?” “1950年。” “就是土改前期了。” “对。他是被镇压的。你往左看,一直看上去,那面坡坎正中有座坟,我公公就埋在里头。我爹说过,老辈子中,除了孙百万老祖,就数公公有本事,可共产党一来,鼓动穷人闹土改,孙姓统统划为地主。公公是与则黑的几个地主一道被枪毙的,不在的时候才42岁。”
车很快就深入绝境。我们下地,沿弯弯曲曲的土坎上行几分钟,就进了孙选超的伯伯家。满目狼藉的农家大院内,一农妇丢下晾晒中的烟叶,抬腰招呼我们。孙选超代替主人,将我们安排在堂屋门前坐下,以树上的鲜果招待。不一会儿,真正的主人进院门,放下锄头。一个很害羞的中年人。稍后,我费了相当的口舌,让他明白我的来意。而他始终垂头,搓揉着裤腿边的泥斑,一脸温开水似的苦笑。
( 待续 )
第二天起床,妈妈已悬在房梁上,眼珠子鼓着。那年她才50多岁。
采访前奏 我对老酒鬼余金元的最后印象,是他横着烟竿,鼻子尖直抵相机镜头,似乎要钻进去琢磨个透彻。我本能地一仰身板,还他一口酒气,并拍下那满脸的迷惑。 这高海拔的山窝,四周的峰峦显得矮。我与所有的醉汉一样抱紧双肩,感觉太阳是块冰,不间断地冲人类喷射凉气。我不甘示弱地仰起头,可一出气,眼镜就蒙雾了。老张将面包车从几十米外挪过来,拽我上副座,然后急匆匆地出马鹿塘,奔向下一站。 由于是旋来旋去的下坡,老张的手脚忙得跟打拳似的,我则乘着酒兴,随他腾云驾雾。这是盛夏八月,山道旁居然走着穿棉袄、扛锄头的乡民,我贴着车窗,挤扁着鼻头嘀咕“奇怪”,老张却答非所问道:“他们去坡上找药呢。” “什么药?” “人参、天麻,还有虫草啥的,拿到禄劝去卖给中药材贩子。” 酒劲如波涛一般涌动。身体骤然燥热起来。我心不在焉地哦哦,就开窗去喝口冷风。虽然连打了两个喷嚏,却明显感到太阳有了热度。车又驶出10多里路,我们像蛇一样,逐渐蜕皮。筋骨也随着衣裳的减少而舒展了。
一辆挖掘机横在路中,正以它的巨臂猛啃鼓胀的地面,老张骂了句粗话,紧咬着一串大型载重货车的屁股刹车。我已清醒如常,就下去打听情况。原来是豆腐渣工程,这段公路整修才几个月,又出现与上次同样的塌陷。一个卡车司机说:“我刚好尿胀了,就靠边停车,不料竟眼睁睁地盯着路中央凸一个包起来,而且一眨眼就由篮球变成簸箕,再一眨眼,嘿,一个簸箕就变成两个特大奶子,还卜卜冒气。我的尿筋都叫吓缩了,万一像平常那样碾过去,肯定连人带车垮进沟里……” 于是大家异口同声,将修公路的,以及卖水泥、碎石和沥青的爹妈与祖宗都日了数遍。有个络腮胡子说:“这有啥稀奇?连长江的防洪坝都是豆腐渣工程,98年发大水,拿了好多解放军去堵漏洞。朱镕基都哭啰。” 另一个小伙子也凑热闹:“我们中国人连导弹都敢造假,外面是钢的,内瓤子是木头削的。最近中央领导去河南视察,才曝的光……” 老张在一旁捂着嘴笑,我却目不转睛地盯着轰轰吼叫的机器,但见铁臂左旋右旋,将抓起来的豆渣浮土扔到坡下。如此恭候了大半个小时,方得到“小车通行”的恩准。
过了这一关,车开得更猛了,转瞬就直逼山脚。在昨天经过的岔路口拐了个180度的急弯,又驶向我在去年底来过的通往则黑的老路。在随惯性摇摆之际,我瞟见写着“大松树”的箭头路碑,蓦然感觉亲切。因为此即嫁到大山另一面的地主婆婆董存英的娘家,也不晓得这一片有多少人在土改中死于非命? 下行了一小段,又是爬坡。记得大半年前,才修成这种两边砌条石的“水渠路”,可如今看上去,又显得饱历沧桑,一有会车或超车,就尘头大起。老张在门窗紧闭的车内,脖子前挺,眯缝着眼,仿佛在硝烟弥漫的年代驾驶战车。 渐至山腰,视野豁然开阔。但见对面的群峰之间,也有一条路跟我们平行,车辆犹如三五只瓢虫,在大片裸露的肉红色中间闪烁移动。急弯的标志很多,在拐过一山嘴后,老张的情绪却陡然高涨,居然哼了半截子山歌。我诧异地转眼,老张信手往窗外一指:“我的家乡。” “在哪儿?” “那边。” 那边有圆盖子一般的蓝天和阳光,峰峦在几抹云彩的掩蔽下,像一些缥缈的拳头;还有深不见底的沟壑,仿佛造物主用无形的巨斧自极高处劈下,震裂而成千回百转的地槽。 老张见我一脸茫然,又说:“眼前这扇门板一样直上直下的山峰背后,是升发乡,车过不去,走路得两个多小时。我的家在北增谷,从升发再往里走1个小时就到了。” “那你欢喜个啥?”我沉下脸,头皮一阵发麻。我的下一个采访对象是撒营盘教区的张蒙恩牧师,老家刚好在升发乡。 “这里的山山水水养人啰。”老张还在发感慨。“可惜我现在很少有时间回北增谷,家搬出来了,爹妈不愿出来,他们是地道的地主思维,生下来就没想过挪窝。” “怎样才能快一点到升发乡?”我打断他的话头。 “再跑10来公里,就是德嘎村,那儿正在建一座基督教堂。我们把车停在村头我婶子家。就绕山路进去。”老张神色轻松,“赶紧一点,天黑之前能到。” “路好走吗?”我终于露了怯。 “跟昨天的差不多。彝族人的地方都是老山沟,这坡与那坡差不多。”老张还在盘算,“你就住在张牧师家采访,我呢,抽空赶夜路回北增谷看一趟爹妈,明天大早又回来。” 腿肚子不由自主哆嗦,“听天由命吧,”我嘀咕道。 “你算城里人中的这个。”老张翘着大拇指安慰道。“张牧师还给我施过洗呢。你一个作家,这么大老远去找他,肯定会受到热情接待。” 可一记起昨天连滚带爬的狼狈,就觉得没底气。
下午2点多,我们在一个V字山坳停车。天阴了几分钟,荡妇一样的风就从地槽里呼啦啦地张狂上来。老张死按着衣裳下摆,立着头发去教堂建筑工地打探张牧师的具体行踪,我则在车里整理背包,兼耸肩捶腿,作上路准备。不料没一会儿,老张就笑嘻嘻地回来了:“算你运气好,张牧师正从升发村过来,今晚住德嘎。” 我这个懒虫顿时可耻地大笑。 下面的计划就比较轻松了。我们先沿上次的老路进军则黑,在比邻的住基村采访后,再折回来。“今晚住则黑,找家干净旅馆,把精神养足。”我也打起了如意算盘,“如果能抽空,还能再访张应荣长老和地主婆婆张美芝,追问出张家的长工是否健在。”
车往前,我又在某一高度眺望了更高的轿子雪山。它离太阳很近,彼此的呼吸已在互相触摸。我想起若干年前的诗句:“地说,我要接近天,于是山峦耸起。/人说,我要生活,于是洪水退去。/河流优美地延伸。” 浪漫的情绪刹那间被鼓动起来,可创作上述原始诗句的朦胧派江河却早已迁徙美国。听说是个西方古典音乐迷,采购了许多交响曲光碟在纽约的某一间屋子里放。 我这个曾经的诗人在怀旧当中,感觉下坡路也“优美地流着”,打个盹就在山脚了。外面蓦然人烟滚滚,“又是一个赶街天。”老张道,就抵着几架骡马车减速。车窗前晃动着花花绿绿的彝族妇女,老张悠闲地点燃纸烟,扶着方向盘与她们调笑。偶尔鸣一声喇叭,也显得不太正经。“你的熟人真多啊。”我讽刺道。老张点点头,又摇摇头:“都是村里的乡亲,或者一个教会的。” 突然,有一只手自斜刺里扯住老张的耳朵,要求搭车。门一开,男女老少就汹涌澎湃地进来,把空间塞满了。初步估计,这辆7人座的小面包,至少填了16个活物。我天生好奇,就回首两次。不料未及细看,那一张张重叠的脸就笑开了花。也不晓得有啥好笑的,我问老张,我是不是花脸?老张说,你不是花脸,你是长眉毛和尚。 满车的彝族话泛滥开去,犹如喳喳鸟叫。我恍如置身异国他乡。就这样拖拖沓沓,与骡马车同步抵达场口,老张众多乡亲的手与我拍肩告别。在皮笑肉不笑中,我看上了一个彝族女子的刺绣围腰,就花50元给她解下来,准备送给刘晓波的老婆。省得她挖苦我在穷山沟里钻,却连一根兽毛也没带出来。 慢腾腾穿过这百米短街。想起孙医生讲过,新加坡的一个国际慈善机构曾经到一个类似的乡场送医送药。他们花钱雇人搭戏台,在台上码了价值几万人民币的西药,在西药的上面扯了鲜艳醒目的大横幅。几位衣冠楚楚、细皮嫩肉的绅士犹如救世主,给川流不息的褴褛乡民发药。“不管有病没病,有效没效都发,”孙医生说,“然后将这些一拥而上抢药的感人场面拍成片子,写成长篇报道,拿到海外去赚人眼泪。他们才不管中国的病根到底在哪儿。听说独裁者李光耀还表彰这些医盲为新加坡争了光呢。” 愤世嫉俗之余,我拍下一面土墙上的政策标语,作为以上“行为艺术”的国内佐证:
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!利国利民利己!
午后3点左右,我再次到达山区小镇则黑。老张把车停在我倍感亲切的教堂脚下,就忙着去打探大住基村的孙家。我却在太阳里狂伸懒腰,并东张西望,希望能碰上一熟悉面孔。从向阳的“三春饲料经营处”门前,一个20来岁的母亲转头招呼我。她依旧灿烂如女孩,可已习惯摇晃背上1岁多的娃娃了。我顺便问教堂的人在哪儿?她答在乡下,就只笑不吭声了。 没有功夫吃午饭。老张摸准了情况,就立即折回车头。我们又一阵风似的甩开一排排门脸,在野地里继续前行。顺平路跑了几公里,就左拐,翻越一座矮山。桃花源般的田园风光浮现了。 在庄稼地之间的机耕道上走走停停,沿途向村民打听大住基2队的孙选超。孙医生在纸条上写到他的时候,我还以为是个上了年纪的人。没料到,当车颠入苞谷林深处的一个院落,并嘎的刹住时,应声而出的却是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。 “你就是孙选超?”我使劲擦亮眼睛。 孙选超含笑点头。他的眼睛不用擦也清澈明亮。 “我是孙医生介绍来的。专门了解土地改革。” “土地改革?”孙选超的眼睛蒙上一层雾。 “就是斗地主。你们家不是地主么?”老张补充道。 “哦。”孙选超恍然醒悟,“那要我爹才晓得。” “你爹多大?” “50好几了。” “不行,土改的时候你爹还没断奶呢。” “但是他听我公公讲过啰。” “你公公呢?” “早死了。” “你公公的同辈人呢?” “差不多死光了。即使活着也差不多糊涂了。” “你的意思是,我这一趟白跑了?” “孙医生的朋友,不会让你白跑。”孙选超立即站起来,“走吧。” “去哪儿?” “找年岁大的人。”
久经沙场的“老面包”又在苞谷林里穿梭开了。在弹簧垫一般的起落中,我从前座转身与孙选超交谈。了解到他接受过孙医生的“火线培训”,已成为这一带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。“可与我们孙家以前的影响比起来,差远了。”他感叹道。 我这属狗的鼻子耸了耸,似乎嗅出点什么,就从兜里偷偷掏出录音机:“我听孙医生讲,这边的孙姓是从马鹿塘上面迁下来的?” “对。我们的老家是马鹿塘,在方圆千里也算赫赫有名的家族。自最上面的老祖起,我们这一脉迁到大住基村已有七、八十年。” “你是多少代?” “大概十几代。” “你公公哪年死的?” “1950年。” “就是土改前期了。” “对。他是被镇压的。你往左看,一直看上去,那面坡坎正中有座坟,我公公就埋在里头。我爹说过,老辈子中,除了孙百万老祖,就数公公有本事,可共产党一来,鼓动穷人闹土改,孙姓统统划为地主。公公是与则黑的几个地主一道被枪毙的,不在的时候才42岁。”
车很快就深入绝境。我们下地,沿弯弯曲曲的土坎上行几分钟,就进了孙选超的伯伯家。满目狼藉的农家大院内,一农妇丢下晾晒中的烟叶,抬腰招呼我们。孙选超代替主人,将我们安排在堂屋门前坐下,以树上的鲜果招待。不一会儿,真正的主人进院门,放下锄头。一个很害羞的中年人。稍后,我费了相当的口舌,让他明白我的来意。而他始终垂头,搓揉着裤腿边的泥斑,一脸温开水似的苦笑。
( 待续 )
第二天起床,妈妈已悬在房梁上,眼珠子鼓着。那年她才50多岁。
采访前奏 我对老酒鬼余金元的最后印象,是他横着烟竿,鼻子尖直抵相机镜头,似乎要钻进去琢磨个透彻。我本能地一仰身板,还他一口酒气,并拍下那满脸的迷惑。 这高海拔的山窝,四周的峰峦显得矮。我与所有的醉汉一样抱紧双肩,感觉太阳是块冰,不间断地冲人类喷射凉气。我不甘示弱地仰起头,可一出气,眼镜就蒙雾了。老张将面包车从几十米外挪过来,拽我上副座,然后急匆匆地出马鹿塘,奔向下一站。 由于是旋来旋去的下坡,老张的手脚忙得跟打拳似的,我则乘着酒兴,随他腾云驾雾。这是盛夏八月,山道旁居然走着穿棉袄、扛锄头的乡民,我贴着车窗,挤扁着鼻头嘀咕“奇怪”,老张却答非所问道:“他们去坡上找药呢。” “什么药?” “人参、天麻,还有虫草啥的,拿到禄劝去卖给中药材贩子。” 酒劲如波涛一般涌动。身体骤然燥热起来。我心不在焉地哦哦,就开窗去喝口冷风。虽然连打了两个喷嚏,却明显感到太阳有了热度。车又驶出10多里路,我们像蛇一样,逐渐蜕皮。筋骨也随着衣裳的减少而舒展了。
一辆挖掘机横在路中,正以它的巨臂猛啃鼓胀的地面,老张骂了句粗话,紧咬着一串大型载重货车的屁股刹车。我已清醒如常,就下去打听情况。原来是豆腐渣工程,这段公路整修才几个月,又出现与上次同样的塌陷。一个卡车司机说:“我刚好尿胀了,就靠边停车,不料竟眼睁睁地盯着路中央凸一个包起来,而且一眨眼就由篮球变成簸箕,再一眨眼,嘿,一个簸箕就变成两个特大奶子,还卜卜冒气。我的尿筋都叫吓缩了,万一像平常那样碾过去,肯定连人带车垮进沟里……” 于是大家异口同声,将修公路的,以及卖水泥、碎石和沥青的爹妈与祖宗都日了数遍。有个络腮胡子说:“这有啥稀奇?连长江的防洪坝都是豆腐渣工程,98年发大水,拿了好多解放军去堵漏洞。朱镕基都哭啰。” 另一个小伙子也凑热闹:“我们中国人连导弹都敢造假,外面是钢的,内瓤子是木头削的。最近中央领导去河南视察,才曝的光……” 老张在一旁捂着嘴笑,我却目不转睛地盯着轰轰吼叫的机器,但见铁臂左旋右旋,将抓起来的豆渣浮土扔到坡下。如此恭候了大半个小时,方得到“小车通行”的恩准。
过了这一关,车开得更猛了,转瞬就直逼山脚。在昨天经过的岔路口拐了个180度的急弯,又驶向我在去年底来过的通往则黑的老路。在随惯性摇摆之际,我瞟见写着“大松树”的箭头路碑,蓦然感觉亲切。因为此即嫁到大山另一面的地主婆婆董存英的娘家,也不晓得这一片有多少人在土改中死于非命? 下行了一小段,又是爬坡。记得大半年前,才修成这种两边砌条石的“水渠路”,可如今看上去,又显得饱历沧桑,一有会车或超车,就尘头大起。老张在门窗紧闭的车内,脖子前挺,眯缝着眼,仿佛在硝烟弥漫的年代驾驶战车。 渐至山腰,视野豁然开阔。但见对面的群峰之间,也有一条路跟我们平行,车辆犹如三五只瓢虫,在大片裸露的肉红色中间闪烁移动。急弯的标志很多,在拐过一山嘴后,老张的情绪却陡然高涨,居然哼了半截子山歌。我诧异地转眼,老张信手往窗外一指:“我的家乡。” “在哪儿?” “那边。” 那边有圆盖子一般的蓝天和阳光,峰峦在几抹云彩的掩蔽下,像一些缥缈的拳头;还有深不见底的沟壑,仿佛造物主用无形的巨斧自极高处劈下,震裂而成千回百转的地槽。 老张见我一脸茫然,又说:“眼前这扇门板一样直上直下的山峰背后,是升发乡,车过不去,走路得两个多小时。我的家在北增谷,从升发再往里走1个小时就到了。” “那你欢喜个啥?”我沉下脸,头皮一阵发麻。我的下一个采访对象是撒营盘教区的张蒙恩牧师,老家刚好在升发乡。 “这里的山山水水养人啰。”老张还在发感慨。“可惜我现在很少有时间回北增谷,家搬出来了,爹妈不愿出来,他们是地道的地主思维,生下来就没想过挪窝。” “怎样才能快一点到升发乡?”我打断他的话头。 “再跑10来公里,就是德嘎村,那儿正在建一座基督教堂。我们把车停在村头我婶子家。就绕山路进去。”老张神色轻松,“赶紧一点,天黑之前能到。” “路好走吗?”我终于露了怯。 “跟昨天的差不多。彝族人的地方都是老山沟,这坡与那坡差不多。”老张还在盘算,“你就住在张牧师家采访,我呢,抽空赶夜路回北增谷看一趟爹妈,明天大早又回来。” 腿肚子不由自主哆嗦,“听天由命吧,”我嘀咕道。 “你算城里人中的这个。”老张翘着大拇指安慰道。“张牧师还给我施过洗呢。你一个作家,这么大老远去找他,肯定会受到热情接待。” 可一记起昨天连滚带爬的狼狈,就觉得没底气。
下午2点多,我们在一个V字山坳停车。天阴了几分钟,荡妇一样的风就从地槽里呼啦啦地张狂上来。老张死按着衣裳下摆,立着头发去教堂建筑工地打探张牧师的具体行踪,我则在车里整理背包,兼耸肩捶腿,作上路准备。不料没一会儿,老张就笑嘻嘻地回来了:“算你运气好,张牧师正从升发村过来,今晚住德嘎。” 我这个懒虫顿时可耻地大笑。 下面的计划就比较轻松了。我们先沿上次的老路进军则黑,在比邻的住基村采访后,再折回来。“今晚住则黑,找家干净旅馆,把精神养足。”我也打起了如意算盘,“如果能抽空,还能再访张应荣长老和地主婆婆张美芝,追问出张家的长工是否健在。”
车往前,我又在某一高度眺望了更高的轿子雪山。它离太阳很近,彼此的呼吸已在互相触摸。我想起若干年前的诗句:“地说,我要接近天,于是山峦耸起。/人说,我要生活,于是洪水退去。/河流优美地延伸。” 浪漫的情绪刹那间被鼓动起来,可创作上述原始诗句的朦胧派江河却早已迁徙美国。听说是个西方古典音乐迷,采购了许多交响曲光碟在纽约的某一间屋子里放。 我这个曾经的诗人在怀旧当中,感觉下坡路也“优美地流着”,打个盹就在山脚了。外面蓦然人烟滚滚,“又是一个赶街天。”老张道,就抵着几架骡马车减速。车窗前晃动着花花绿绿的彝族妇女,老张悠闲地点燃纸烟,扶着方向盘与她们调笑。偶尔鸣一声喇叭,也显得不太正经。“你的熟人真多啊。”我讽刺道。老张点点头,又摇摇头:“都是村里的乡亲,或者一个教会的。” 突然,有一只手自斜刺里扯住老张的耳朵,要求搭车。门一开,男女老少就汹涌澎湃地进来,把空间塞满了。初步估计,这辆7人座的小面包,至少填了16个活物。我天生好奇,就回首两次。不料未及细看,那一张张重叠的脸就笑开了花。也不晓得有啥好笑的,我问老张,我是不是花脸?老张说,你不是花脸,你是长眉毛和尚。 满车的彝族话泛滥开去,犹如喳喳鸟叫。我恍如置身异国他乡。就这样拖拖沓沓,与骡马车同步抵达场口,老张众多乡亲的手与我拍肩告别。在皮笑肉不笑中,我看上了一个彝族女子的刺绣围腰,就花50元给她解下来,准备送给刘晓波的老婆。省得她挖苦我在穷山沟里钻,却连一根兽毛也没带出来。 慢腾腾穿过这百米短街。想起孙医生讲过,新加坡的一个国际慈善机构曾经到一个类似的乡场送医送药。他们花钱雇人搭戏台,在台上码了价值几万人民币的西药,在西药的上面扯了鲜艳醒目的大横幅。几位衣冠楚楚、细皮嫩肉的绅士犹如救世主,给川流不息的褴褛乡民发药。“不管有病没病,有效没效都发,”孙医生说,“然后将这些一拥而上抢药的感人场面拍成片子,写成长篇报道,拿到海外去赚人眼泪。他们才不管中国的病根到底在哪儿。听说独裁者李光耀还表彰这些医盲为新加坡争了光呢。” 愤世嫉俗之余,我拍下一面土墙上的政策标语,作为以上“行为艺术”的国内佐证:
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!利国利民利己!
午后3点左右,我再次到达山区小镇则黑。老张把车停在我倍感亲切的教堂脚下,就忙着去打探大住基村的孙家。我却在太阳里狂伸懒腰,并东张西望,希望能碰上一熟悉面孔。从向阳的“三春饲料经营处”门前,一个20来岁的母亲转头招呼我。她依旧灿烂如女孩,可已习惯摇晃背上1岁多的娃娃了。我顺便问教堂的人在哪儿?她答在乡下,就只笑不吭声了。 没有功夫吃午饭。老张摸准了情况,就立即折回车头。我们又一阵风似的甩开一排排门脸,在野地里继续前行。顺平路跑了几公里,就左拐,翻越一座矮山。桃花源般的田园风光浮现了。 在庄稼地之间的机耕道上走走停停,沿途向村民打听大住基2队的孙选超。孙医生在纸条上写到他的时候,我还以为是个上了年纪的人。没料到,当车颠入苞谷林深处的一个院落,并嘎的刹住时,应声而出的却是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。 “你就是孙选超?”我使劲擦亮眼睛。 孙选超含笑点头。他的眼睛不用擦也清澈明亮。 “我是孙医生介绍来的。专门了解土地改革。” “土地改革?”孙选超的眼睛蒙上一层雾。 “就是斗地主。你们家不是地主么?”老张补充道。 “哦。”孙选超恍然醒悟,“那要我爹才晓得。” “你爹多大?” “50好几了。” “不行,土改的时候你爹还没断奶呢。” “但是他听我公公讲过啰。” “你公公呢?” “早死了。” “你公公的同辈人呢?” “差不多死光了。即使活着也差不多糊涂了。” “你的意思是,我这一趟白跑了?” “孙医生的朋友,不会让你白跑。”孙选超立即站起来,“走吧。” “去哪儿?” “找年岁大的人。”
久经沙场的“老面包”又在苞谷林里穿梭开了。在弹簧垫一般的起落中,我从前座转身与孙选超交谈。了解到他接受过孙医生的“火线培训”,已成为这一带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。“可与我们孙家以前的影响比起来,差远了。”他感叹道。 我这属狗的鼻子耸了耸,似乎嗅出点什么,就从兜里偷偷掏出录音机:“我听孙医生讲,这边的孙姓是从马鹿塘上面迁下来的?” “对。我们的老家是马鹿塘,在方圆千里也算赫赫有名的家族。自最上面的老祖起,我们这一脉迁到大住基村已有七、八十年。” “你是多少代?” “大概十几代。” “你公公哪年死的?” “1950年。” “就是土改前期了。” “对。他是被镇压的。你往左看,一直看上去,那面坡坎正中有座坟,我公公就埋在里头。我爹说过,老辈子中,除了孙百万老祖,就数公公有本事,可共产党一来,鼓动穷人闹土改,孙姓统统划为地主。公公是与则黑的几个地主一道被枪毙的,不在的时候才42岁。”
车很快就深入绝境。我们下地,沿弯弯曲曲的土坎上行几分钟,就进了孙选超的伯伯家。满目狼藉的农家大院内,一农妇丢下晾晒中的烟叶,抬腰招呼我们。孙选超代替主人,将我们安排在堂屋门前坐下,以树上的鲜果招待。不一会儿,真正的主人进院门,放下锄头。一个很害羞的中年人。稍后,我费了相当的口舌,让他明白我的来意。而他始终垂头,搓揉着裤腿边的泥斑,一脸温开水似的苦笑。
( 待续 )
第二天起床,妈妈已悬在房梁上,眼珠子鼓着。那年她才50多岁。
采访前奏 我对老酒鬼余金元的最后印象,是他横着烟竿,鼻子尖直抵相机镜头,似乎要钻进去琢磨个透彻。我本能地一仰身板,还他一口酒气,并拍下那满脸的迷惑。 这高海拔的山窝,四周的峰峦显得矮。我与所有的醉汉一样抱紧双肩,感觉太阳是块冰,不间断地冲人类喷射凉气。我不甘示弱地仰起头,可一出气,眼镜就蒙雾了。老张将面包车从几十米外挪过来,拽我上副座,然后急匆匆地出马鹿塘,奔向下一站。 由于是旋来旋去的下坡,老张的手脚忙得跟打拳似的,我则乘着酒兴,随他腾云驾雾。这是盛夏八月,山道旁居然走着穿棉袄、扛锄头的乡民,我贴着车窗,挤扁着鼻头嘀咕“奇怪”,老张却答非所问道:“他们去坡上找药呢。” “什么药?” “人参、天麻,还有虫草啥的,拿到禄劝去卖给中药材贩子。” 酒劲如波涛一般涌动。身体骤然燥热起来。我心不在焉地哦哦,就开窗去喝口冷风。虽然连打了两个喷嚏,却明显感到太阳有了热度。车又驶出10多里路,我们像蛇一样,逐渐蜕皮。筋骨也随着衣裳的减少而舒展了。
一辆挖掘机横在路中,正以它的巨臂猛啃鼓胀的地面,老张骂了句粗话,紧咬着一串大型载重货车的屁股刹车。我已清醒如常,就下去打听情况。原来是豆腐渣工程,这段公路整修才几个月,又出现与上次同样的塌陷。一个卡车司机说:“我刚好尿胀了,就靠边停车,不料竟眼睁睁地盯着路中央凸一个包起来,而且一眨眼就由篮球变成簸箕,再一眨眼,嘿,一个簸箕就变成两个特大奶子,还卜卜冒气。我的尿筋都叫吓缩了,万一像平常那样碾过去,肯定连人带车垮进沟里……” 于是大家异口同声,将修公路的,以及卖水泥、碎石和沥青的爹妈与祖宗都日了数遍。有个络腮胡子说:“这有啥稀奇?连长江的防洪坝都是豆腐渣工程,98年发大水,拿了好多解放军去堵漏洞。朱镕基都哭啰。” 另一个小伙子也凑热闹:“我们中国人连导弹都敢造假,外面是钢的,内瓤子是木头削的。最近中央领导去河南视察,才曝的光……” 老张在一旁捂着嘴笑,我却目不转睛地盯着轰轰吼叫的机器,但见铁臂左旋右旋,将抓起来的豆渣浮土扔到坡下。如此恭候了大半个小时,方得到“小车通行”的恩准。
过了这一关,车开得更猛了,转瞬就直逼山脚。在昨天经过的岔路口拐了个180度的急弯,又驶向我在去年底来过的通往则黑的老路。在随惯性摇摆之际,我瞟见写着“大松树”的箭头路碑,蓦然感觉亲切。因为此即嫁到大山另一面的地主婆婆董存英的娘家,也不晓得这一片有多少人在土改中死于非命? 下行了一小段,又是爬坡。记得大半年前,才修成这种两边砌条石的“水渠路”,可如今看上去,又显得饱历沧桑,一有会车或超车,就尘头大起。老张在门窗紧闭的车内,脖子前挺,眯缝着眼,仿佛在硝烟弥漫的年代驾驶战车。 渐至山腰,视野豁然开阔。但见对面的群峰之间,也有一条路跟我们平行,车辆犹如三五只瓢虫,在大片裸露的肉红色中间闪烁移动。急弯的标志很多,在拐过一山嘴后,老张的情绪却陡然高涨,居然哼了半截子山歌。我诧异地转眼,老张信手往窗外一指:“我的家乡。” “在哪儿?” “那边。” 那边有圆盖子一般的蓝天和阳光,峰峦在几抹云彩的掩蔽下,像一些缥缈的拳头;还有深不见底的沟壑,仿佛造物主用无形的巨斧自极高处劈下,震裂而成千回百转的地槽。 老张见我一脸茫然,又说:“眼前这扇门板一样直上直下的山峰背后,是升发乡,车过不去,走路得两个多小时。我的家在北增谷,从升发再往里走1个小时就到了。” “那你欢喜个啥?”我沉下脸,头皮一阵发麻。我的下一个采访对象是撒营盘教区的张蒙恩牧师,老家刚好在升发乡。 “这里的山山水水养人啰。”老张还在发感慨。“可惜我现在很少有时间回北增谷,家搬出来了,爹妈不愿出来,他们是地道的地主思维,生下来就没想过挪窝。” “怎样才能快一点到升发乡?”我打断他的话头。 “再跑10来公里,就是德嘎村,那儿正在建一座基督教堂。我们把车停在村头我婶子家。就绕山路进去。”老张神色轻松,“赶紧一点,天黑之前能到。” “路好走吗?”我终于露了怯。 “跟昨天的差不多。彝族人的地方都是老山沟,这坡与那坡差不多。”老张还在盘算,“你就住在张牧师家采访,我呢,抽空赶夜路回北增谷看一趟爹妈,明天大早又回来。” 腿肚子不由自主哆嗦,“听天由命吧,”我嘀咕道。 “你算城里人中的这个。”老张翘着大拇指安慰道。“张牧师还给我施过洗呢。你一个作家,这么大老远去找他,肯定会受到热情接待。” 可一记起昨天连滚带爬的狼狈,就觉得没底气。
下午2点多,我们在一个V字山坳停车。天阴了几分钟,荡妇一样的风就从地槽里呼啦啦地张狂上来。老张死按着衣裳下摆,立着头发去教堂建筑工地打探张牧师的具体行踪,我则在车里整理背包,兼耸肩捶腿,作上路准备。不料没一会儿,老张就笑嘻嘻地回来了:“算你运气好,张牧师正从升发村过来,今晚住德嘎。” 我这个懒虫顿时可耻地大笑。 下面的计划就比较轻松了。我们先沿上次的老路进军则黑,在比邻的住基村采访后,再折回来。“今晚住则黑,找家干净旅馆,把精神养足。”我也打起了如意算盘,“如果能抽空,还能再访张应荣长老和地主婆婆张美芝,追问出张家的长工是否健在。”
车往前,我又在某一高度眺望了更高的轿子雪山。它离太阳很近,彼此的呼吸已在互相触摸。我想起若干年前的诗句:“地说,我要接近天,于是山峦耸起。/人说,我要生活,于是洪水退去。/河流优美地延伸。” 浪漫的情绪刹那间被鼓动起来,可创作上述原始诗句的朦胧派江河却早已迁徙美国。听说是个西方古典音乐迷,采购了许多交响曲光碟在纽约的某一间屋子里放。 我这个曾经的诗人在怀旧当中,感觉下坡路也“优美地流着”,打个盹就在山脚了。外面蓦然人烟滚滚,“又是一个赶街天。”老张道,就抵着几架骡马车减速。车窗前晃动着花花绿绿的彝族妇女,老张悠闲地点燃纸烟,扶着方向盘与她们调笑。偶尔鸣一声喇叭,也显得不太正经。“你的熟人真多啊。”我讽刺道。老张点点头,又摇摇头:“都是村里的乡亲,或者一个教会的。” 突然,有一只手自斜刺里扯住老张的耳朵,要求搭车。门一开,男女老少就汹涌澎湃地进来,把空间塞满了。初步估计,这辆7人座的小面包,至少填了16个活物。我天生好奇,就回首两次。不料未及细看,那一张张重叠的脸就笑开了花。也不晓得有啥好笑的,我问老张,我是不是花脸?老张说,你不是花脸,你是长眉毛和尚。 满车的彝族话泛滥开去,犹如喳喳鸟叫。我恍如置身异国他乡。就这样拖拖沓沓,与骡马车同步抵达场口,老张众多乡亲的手与我拍肩告别。在皮笑肉不笑中,我看上了一个彝族女子的刺绣围腰,就花50元给她解下来,准备送给刘晓波的老婆。省得她挖苦我在穷山沟里钻,却连一根兽毛也没带出来。 慢腾腾穿过这百米短街。想起孙医生讲过,新加坡的一个国际慈善机构曾经到一个类似的乡场送医送药。他们花钱雇人搭戏台,在台上码了价值几万人民币的西药,在西药的上面扯了鲜艳醒目的大横幅。几位衣冠楚楚、细皮嫩肉的绅士犹如救世主,给川流不息的褴褛乡民发药。“不管有病没病,有效没效都发,”孙医生说,“然后将这些一拥而上抢药的感人场面拍成片子,写成长篇报道,拿到海外去赚人眼泪。他们才不管中国的病根到底在哪儿。听说独裁者李光耀还表彰这些医盲为新加坡争了光呢。” 愤世嫉俗之余,我拍下一面土墙上的政策标语,作为以上“行为艺术”的国内佐证:
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!利国利民利己!
午后3点左右,我再次到达山区小镇则黑。老张把车停在我倍感亲切的教堂脚下,就忙着去打探大住基村的孙家。我却在太阳里狂伸懒腰,并东张西望,希望能碰上一熟悉面孔。从向阳的“三春饲料经营处”门前,一个20来岁的母亲转头招呼我。她依旧灿烂如女孩,可已习惯摇晃背上1岁多的娃娃了。我顺便问教堂的人在哪儿?她答在乡下,就只笑不吭声了。 没有功夫吃午饭。老张摸准了情况,就立即折回车头。我们又一阵风似的甩开一排排门脸,在野地里继续前行。顺平路跑了几公里,就左拐,翻越一座矮山。桃花源般的田园风光浮现了。 在庄稼地之间的机耕道上走走停停,沿途向村民打听大住基2队的孙选超。孙医生在纸条上写到他的时候,我还以为是个上了年纪的人。没料到,当车颠入苞谷林深处的一个院落,并嘎的刹住时,应声而出的却是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。 “你就是孙选超?”我使劲擦亮眼睛。 孙选超含笑点头。他的眼睛不用擦也清澈明亮。 “我是孙医生介绍来的。专门了解土地改革。” “土地改革?”孙选超的眼睛蒙上一层雾。 “就是斗地主。你们家不是地主么?”老张补充道。 “哦。”孙选超恍然醒悟,“那要我爹才晓得。” “你爹多大?” “50好几了。” “不行,土改的时候你爹还没断奶呢。” “但是他听我公公讲过啰。” “你公公呢?” “早死了。” “你公公的同辈人呢?” “差不多死光了。即使活着也差不多糊涂了。” “你的意思是,我这一趟白跑了?” “孙医生的朋友,不会让你白跑。”孙选超立即站起来,“走吧。” “去哪儿?” “找年岁大的人。”
久经沙场的“老面包”又在苞谷林里穿梭开了。在弹簧垫一般的起落中,我从前座转身与孙选超交谈。了解到他接受过孙医生的“火线培训”,已成为这一带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。“可与我们孙家以前的影响比起来,差远了。”他感叹道。 我这属狗的鼻子耸了耸,似乎嗅出点什么,就从兜里偷偷掏出录音机:“我听孙医生讲,这边的孙姓是从马鹿塘上面迁下来的?” “对。我们的老家是马鹿塘,在方圆千里也算赫赫有名的家族。自最上面的老祖起,我们这一脉迁到大住基村已有七、八十年。” “你是多少代?” “大概十几代。” “你公公哪年死的?” “1950年。” “就是土改前期了。” “对。他是被镇压的。你往左看,一直看上去,那面坡坎正中有座坟,我公公就埋在里头。我爹说过,老辈子中,除了孙百万老祖,就数公公有本事,可共产党一来,鼓动穷人闹土改,孙姓统统划为地主。公公是与则黑的几个地主一道被枪毙的,不在的时候才42岁。”
车很快就深入绝境。我们下地,沿弯弯曲曲的土坎上行几分钟,就进了孙选超的伯伯家。满目狼藉的农家大院内,一农妇丢下晾晒中的烟叶,抬腰招呼我们。孙选超代替主人,将我们安排在堂屋门前坐下,以树上的鲜果招待。不一会儿,真正的主人进院门,放下锄头。一个很害羞的中年人。稍后,我费了相当的口舌,让他明白我的来意。而他始终垂头,搓揉着裤腿边的泥斑,一脸温开水似的苦笑。
( 待续 )
第二天起床,妈妈已悬在房梁上,眼珠子鼓着。那年她才50多岁。
采访前奏 我对老酒鬼余金元的最后印象,是他横着烟竿,鼻子尖直抵相机镜头,似乎要钻进去琢磨个透彻。我本能地一仰身板,还他一口酒气,并拍下那满脸的迷惑。 这高海拔的山窝,四周的峰峦显得矮。我与所有的醉汉一样抱紧双肩,感觉太阳是块冰,不间断地冲人类喷射凉气。我不甘示弱地仰起头,可一出气,眼镜就蒙雾了。老张将面包车从几十米外挪过来,拽我上副座,然后急匆匆地出马鹿塘,奔向下一站。 由于是旋来旋去的下坡,老张的手脚忙得跟打拳似的,我则乘着酒兴,随他腾云驾雾。这是盛夏八月,山道旁居然走着穿棉袄、扛锄头的乡民,我贴着车窗,挤扁着鼻头嘀咕“奇怪”,老张却答非所问道:“他们去坡上找药呢。” “什么药?” “人参、天麻,还有虫草啥的,拿到禄劝去卖给中药材贩子。” 酒劲如波涛一般涌动。身体骤然燥热起来。我心不在焉地哦哦,就开窗去喝口冷风。虽然连打了两个喷嚏,却明显感到太阳有了热度。车又驶出10多里路,我们像蛇一样,逐渐蜕皮。筋骨也随着衣裳的减少而舒展了。
一辆挖掘机横在路中,正以它的巨臂猛啃鼓胀的地面,老张骂了句粗话,紧咬着一串大型载重货车的屁股刹车。我已清醒如常,就下去打听情况。原来是豆腐渣工程,这段公路整修才几个月,又出现与上次同样的塌陷。一个卡车司机说:“我刚好尿胀了,就靠边停车,不料竟眼睁睁地盯着路中央凸一个包起来,而且一眨眼就由篮球变成簸箕,再一眨眼,嘿,一个簸箕就变成两个特大奶子,还卜卜冒气。我的尿筋都叫吓缩了,万一像平常那样碾过去,肯定连人带车垮进沟里……” 于是大家异口同声,将修公路的,以及卖水泥、碎石和沥青的爹妈与祖宗都日了数遍。有个络腮胡子说:“这有啥稀奇?连长江的防洪坝都是豆腐渣工程,98年发大水,拿了好多解放军去堵漏洞。朱镕基都哭啰。” 另一个小伙子也凑热闹:“我们中国人连导弹都敢造假,外面是钢的,内瓤子是木头削的。最近中央领导去河南视察,才曝的光……” 老张在一旁捂着嘴笑,我却目不转睛地盯着轰轰吼叫的机器,但见铁臂左旋右旋,将抓起来的豆渣浮土扔到坡下。如此恭候了大半个小时,方得到“小车通行”的恩准。
过了这一关,车开得更猛了,转瞬就直逼山脚。在昨天经过的岔路口拐了个180度的急弯,又驶向我在去年底来过的通往则黑的老路。在随惯性摇摆之际,我瞟见写着“大松树”的箭头路碑,蓦然感觉亲切。因为此即嫁到大山另一面的地主婆婆董存英的娘家,也不晓得这一片有多少人在土改中死于非命? 下行了一小段,又是爬坡。记得大半年前,才修成这种两边砌条石的“水渠路”,可如今看上去,又显得饱历沧桑,一有会车或超车,就尘头大起。老张在门窗紧闭的车内,脖子前挺,眯缝着眼,仿佛在硝烟弥漫的年代驾驶战车。 渐至山腰,视野豁然开阔。但见对面的群峰之间,也有一条路跟我们平行,车辆犹如三五只瓢虫,在大片裸露的肉红色中间闪烁移动。急弯的标志很多,在拐过一山嘴后,老张的情绪却陡然高涨,居然哼了半截子山歌。我诧异地转眼,老张信手往窗外一指:“我的家乡。” “在哪儿?” “那边。” 那边有圆盖子一般的蓝天和阳光,峰峦在几抹云彩的掩蔽下,像一些缥缈的拳头;还有深不见底的沟壑,仿佛造物主用无形的巨斧自极高处劈下,震裂而成千回百转的地槽。 老张见我一脸茫然,又说:“眼前这扇门板一样直上直下的山峰背后,是升发乡,车过不去,走路得两个多小时。我的家在北增谷,从升发再往里走1个小时就到了。” “那你欢喜个啥?”我沉下脸,头皮一阵发麻。我的下一个采访对象是撒营盘教区的张蒙恩牧师,老家刚好在升发乡。 “这里的山山水水养人啰。”老张还在发感慨。“可惜我现在很少有时间回北增谷,家搬出来了,爹妈不愿出来,他们是地道的地主思维,生下来就没想过挪窝。” “怎样才能快一点到升发乡?”我打断他的话头。 “再跑10来公里,就是德嘎村,那儿正在建一座基督教堂。我们把车停在村头我婶子家。就绕山路进去。”老张神色轻松,“赶紧一点,天黑之前能到。” “路好走吗?”我终于露了怯。 “跟昨天的差不多。彝族人的地方都是老山沟,这坡与那坡差不多。”老张还在盘算,“你就住在张牧师家采访,我呢,抽空赶夜路回北增谷看一趟爹妈,明天大早又回来。” 腿肚子不由自主哆嗦,“听天由命吧,”我嘀咕道。 “你算城里人中的这个。”老张翘着大拇指安慰道。“张牧师还给我施过洗呢。你一个作家,这么大老远去找他,肯定会受到热情接待。” 可一记起昨天连滚带爬的狼狈,就觉得没底气。
下午2点多,我们在一个V字山坳停车。天阴了几分钟,荡妇一样的风就从地槽里呼啦啦地张狂上来。老张死按着衣裳下摆,立着头发去教堂建筑工地打探张牧师的具体行踪,我则在车里整理背包,兼耸肩捶腿,作上路准备。不料没一会儿,老张就笑嘻嘻地回来了:“算你运气好,张牧师正从升发村过来,今晚住德嘎。” 我这个懒虫顿时可耻地大笑。 下面的计划就比较轻松了。我们先沿上次的老路进军则黑,在比邻的住基村采访后,再折回来。“今晚住则黑,找家干净旅馆,把精神养足。”我也打起了如意算盘,“如果能抽空,还能再访张应荣长老和地主婆婆张美芝,追问出张家的长工是否健在。”
车往前,我又在某一高度眺望了更高的轿子雪山。它离太阳很近,彼此的呼吸已在互相触摸。我想起若干年前的诗句:“地说,我要接近天,于是山峦耸起。/人说,我要生活,于是洪水退去。/河流优美地延伸。” 浪漫的情绪刹那间被鼓动起来,可创作上述原始诗句的朦胧派江河却早已迁徙美国。听说是个西方古典音乐迷,采购了许多交响曲光碟在纽约的某一间屋子里放。 我这个曾经的诗人在怀旧当中,感觉下坡路也“优美地流着”,打个盹就在山脚了。外面蓦然人烟滚滚,“又是一个赶街天。”老张道,就抵着几架骡马车减速。车窗前晃动着花花绿绿的彝族妇女,老张悠闲地点燃纸烟,扶着方向盘与她们调笑。偶尔鸣一声喇叭,也显得不太正经。“你的熟人真多啊。”我讽刺道。老张点点头,又摇摇头:“都是村里的乡亲,或者一个教会的。” 突然,有一只手自斜刺里扯住老张的耳朵,要求搭车。门一开,男女老少就汹涌澎湃地进来,把空间塞满了。初步估计,这辆7人座的小面包,至少填了16个活物。我天生好奇,就回首两次。不料未及细看,那一张张重叠的脸就笑开了花。也不晓得有啥好笑的,我问老张,我是不是花脸?老张说,你不是花脸,你是长眉毛和尚。 满车的彝族话泛滥开去,犹如喳喳鸟叫。我恍如置身异国他乡。就这样拖拖沓沓,与骡马车同步抵达场口,老张众多乡亲的手与我拍肩告别。在皮笑肉不笑中,我看上了一个彝族女子的刺绣围腰,就花50元给她解下来,准备送给刘晓波的老婆。省得她挖苦我在穷山沟里钻,却连一根兽毛也没带出来。 慢腾腾穿过这百米短街。想起孙医生讲过,新加坡的一个国际慈善机构曾经到一个类似的乡场送医送药。他们花钱雇人搭戏台,在台上码了价值几万人民币的西药,在西药的上面扯了鲜艳醒目的大横幅。几位衣冠楚楚、细皮嫩肉的绅士犹如救世主,给川流不息的褴褛乡民发药。“不管有病没病,有效没效都发,”孙医生说,“然后将这些一拥而上抢药的感人场面拍成片子,写成长篇报道,拿到海外去赚人眼泪。他们才不管中国的病根到底在哪儿。听说独裁者李光耀还表彰这些医盲为新加坡争了光呢。” 愤世嫉俗之余,我拍下一面土墙上的政策标语,作为以上“行为艺术”的国内佐证:
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!利国利民利己!
午后3点左右,我再次到达山区小镇则黑。老张把车停在我倍感亲切的教堂脚下,就忙着去打探大住基村的孙家。我却在太阳里狂伸懒腰,并东张西望,希望能碰上一熟悉面孔。从向阳的“三春饲料经营处”门前,一个20来岁的母亲转头招呼我。她依旧灿烂如女孩,可已习惯摇晃背上1岁多的娃娃了。我顺便问教堂的人在哪儿?她答在乡下,就只笑不吭声了。 没有功夫吃午饭。老张摸准了情况,就立即折回车头。我们又一阵风似的甩开一排排门脸,在野地里继续前行。顺平路跑了几公里,就左拐,翻越一座矮山。桃花源般的田园风光浮现了。 在庄稼地之间的机耕道上走走停停,沿途向村民打听大住基2队的孙选超。孙医生在纸条上写到他的时候,我还以为是个上了年纪的人。没料到,当车颠入苞谷林深处的一个院落,并嘎的刹住时,应声而出的却是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。 “你就是孙选超?”我使劲擦亮眼睛。 孙选超含笑点头。他的眼睛不用擦也清澈明亮。 “我是孙医生介绍来的。专门了解土地改革。” “土地改革?”孙选超的眼睛蒙上一层雾。 “就是斗地主。你们家不是地主么?”老张补充道。 “哦。”孙选超恍然醒悟,“那要我爹才晓得。” “你爹多大?” “50好几了。” “不行,土改的时候你爹还没断奶呢。” “但是他听我公公讲过啰。” “你公公呢?” “早死了。” “你公公的同辈人呢?” “差不多死光了。即使活着也差不多糊涂了。” “你的意思是,我这一趟白跑了?” “孙医生的朋友,不会让你白跑。”孙选超立即站起来,“走吧。” “去哪儿?” “找年岁大的人。”
久经沙场的“老面包”又在苞谷林里穿梭开了。在弹簧垫一般的起落中,我从前座转身与孙选超交谈。了解到他接受过孙医生的“火线培训”,已成为这一带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。“可与我们孙家以前的影响比起来,差远了。”他感叹道。 我这属狗的鼻子耸了耸,似乎嗅出点什么,就从兜里偷偷掏出录音机:“我听孙医生讲,这边的孙姓是从马鹿塘上面迁下来的?” “对。我们的老家是马鹿塘,在方圆千里也算赫赫有名的家族。自最上面的老祖起,我们这一脉迁到大住基村已有七、八十年。” “你是多少代?” “大概十几代。” “你公公哪年死的?” “1950年。” “就是土改前期了。” “对。他是被镇压的。你往左看,一直看上去,那面坡坎正中有座坟,我公公就埋在里头。我爹说过,老辈子中,除了孙百万老祖,就数公公有本事,可共产党一来,鼓动穷人闹土改,孙姓统统划为地主。公公是与则黑的几个地主一道被枪毙的,不在的时候才42岁。”
车很快就深入绝境。我们下地,沿弯弯曲曲的土坎上行几分钟,就进了孙选超的伯伯家。满目狼藉的农家大院内,一农妇丢下晾晒中的烟叶,抬腰招呼我们。孙选超代替主人,将我们安排在堂屋门前坐下,以树上的鲜果招待。不一会儿,真正的主人进院门,放下锄头。一个很害羞的中年人。稍后,我费了相当的口舌,让他明白我的来意。而他始终垂头,搓揉着裤腿边的泥斑,一脸温开水似的苦笑。
( 待续 )
第二天起床,妈妈已悬在房梁上,眼珠子鼓着。那年她才50多岁。
采访前奏 我对老酒鬼余金元的最后印象,是他横着烟竿,鼻子尖直抵相机镜头,似乎要钻进去琢磨个透彻。我本能地一仰身板,还他一口酒气,并拍下那满脸的迷惑。 这高海拔的山窝,四周的峰峦显得矮。我与所有的醉汉一样抱紧双肩,感觉太阳是块冰,不间断地冲人类喷射凉气。我不甘示弱地仰起头,可一出气,眼镜就蒙雾了。老张将面包车从几十米外挪过来,拽我上副座,然后急匆匆地出马鹿塘,奔向下一站。 由于是旋来旋去的下坡,老张的手脚忙得跟打拳似的,我则乘着酒兴,随他腾云驾雾。这是盛夏八月,山道旁居然走着穿棉袄、扛锄头的乡民,我贴着车窗,挤扁着鼻头嘀咕“奇怪”,老张却答非所问道:“他们去坡上找药呢。” “什么药?” “人参、天麻,还有虫草啥的,拿到禄劝去卖给中药材贩子。” 酒劲如波涛一般涌动。身体骤然燥热起来。我心不在焉地哦哦,就开窗去喝口冷风。虽然连打了两个喷嚏,却明显感到太阳有了热度。车又驶出10多里路,我们像蛇一样,逐渐蜕皮。筋骨也随着衣裳的减少而舒展了。
一辆挖掘机横在路中,正以它的巨臂猛啃鼓胀的地面,老张骂了句粗话,紧咬着一串大型载重货车的屁股刹车。我已清醒如常,就下去打听情况。原来是豆腐渣工程,这段公路整修才几个月,又出现与上次同样的塌陷。一个卡车司机说:“我刚好尿胀了,就靠边停车,不料竟眼睁睁地盯着路中央凸一个包起来,而且一眨眼就由篮球变成簸箕,再一眨眼,嘿,一个簸箕就变成两个特大奶子,还卜卜冒气。我的尿筋都叫吓缩了,万一像平常那样碾过去,肯定连人带车垮进沟里……” 于是大家异口同声,将修公路的,以及卖水泥、碎石和沥青的爹妈与祖宗都日了数遍。有个络腮胡子说:“这有啥稀奇?连长江的防洪坝都是豆腐渣工程,98年发大水,拿了好多解放军去堵漏洞。朱镕基都哭啰。” 另一个小伙子也凑热闹:“我们中国人连导弹都敢造假,外面是钢的,内瓤子是木头削的。最近中央领导去河南视察,才曝的光……” 老张在一旁捂着嘴笑,我却目不转睛地盯着轰轰吼叫的机器,但见铁臂左旋右旋,将抓起来的豆渣浮土扔到坡下。如此恭候了大半个小时,方得到“小车通行”的恩准。
过了这一关,车开得更猛了,转瞬就直逼山脚。在昨天经过的岔路口拐了个180度的急弯,又驶向我在去年底来过的通往则黑的老路。在随惯性摇摆之际,我瞟见写着“大松树”的箭头路碑,蓦然感觉亲切。因为此即嫁到大山另一面的地主婆婆董存英的娘家,也不晓得这一片有多少人在土改中死于非命? 下行了一小段,又是爬坡。记得大半年前,才修成这种两边砌条石的“水渠路”,可如今看上去,又显得饱历沧桑,一有会车或超车,就尘头大起。老张在门窗紧闭的车内,脖子前挺,眯缝着眼,仿佛在硝烟弥漫的年代驾驶战车。 渐至山腰,视野豁然开阔。但见对面的群峰之间,也有一条路跟我们平行,车辆犹如三五只瓢虫,在大片裸露的肉红色中间闪烁移动。急弯的标志很多,在拐过一山嘴后,老张的情绪却陡然高涨,居然哼了半截子山歌。我诧异地转眼,老张信手往窗外一指:“我的家乡。” “在哪儿?” “那边。” 那边有圆盖子一般的蓝天和阳光,峰峦在几抹云彩的掩蔽下,像一些缥缈的拳头;还有深不见底的沟壑,仿佛造物主用无形的巨斧自极高处劈下,震裂而成千回百转的地槽。 老张见我一脸茫然,又说:“眼前这扇门板一样直上直下的山峰背后,是升发乡,车过不去,走路得两个多小时。我的家在北增谷,从升发再往里走1个小时就到了。” “那你欢喜个啥?”我沉下脸,头皮一阵发麻。我的下一个采访对象是撒营盘教区的张蒙恩牧师,老家刚好在升发乡。 “这里的山山水水养人啰。”老张还在发感慨。“可惜我现在很少有时间回北增谷,家搬出来了,爹妈不愿出来,他们是地道的地主思维,生下来就没想过挪窝。” “怎样才能快一点到升发乡?”我打断他的话头。 “再跑10来公里,就是德嘎村,那儿正在建一座基督教堂。我们把车停在村头我婶子家。就绕山路进去。”老张神色轻松,“赶紧一点,天黑之前能到。” “路好走吗?”我终于露了怯。 “跟昨天的差不多。彝族人的地方都是老山沟,这坡与那坡差不多。”老张还在盘算,“你就住在张牧师家采访,我呢,抽空赶夜路回北增谷看一趟爹妈,明天大早又回来。” 腿肚子不由自主哆嗦,“听天由命吧,”我嘀咕道。 “你算城里人中的这个。”老张翘着大拇指安慰道。“张牧师还给我施过洗呢。你一个作家,这么大老远去找他,肯定会受到热情接待。” 可一记起昨天连滚带爬的狼狈,就觉得没底气。
下午2点多,我们在一个V字山坳停车。天阴了几分钟,荡妇一样的风就从地槽里呼啦啦地张狂上来。老张死按着衣裳下摆,立着头发去教堂建筑工地打探张牧师的具体行踪,我则在车里整理背包,兼耸肩捶腿,作上路准备。不料没一会儿,老张就笑嘻嘻地回来了:“算你运气好,张牧师正从升发村过来,今晚住德嘎。” 我这个懒虫顿时可耻地大笑。 下面的计划就比较轻松了。我们先沿上次的老路进军则黑,在比邻的住基村采访后,再折回来。“今晚住则黑,找家干净旅馆,把精神养足。”我也打起了如意算盘,“如果能抽空,还能再访张应荣长老和地主婆婆张美芝,追问出张家的长工是否健在。”
车往前,我又在某一高度眺望了更高的轿子雪山。它离太阳很近,彼此的呼吸已在互相触摸。我想起若干年前的诗句:“地说,我要接近天,于是山峦耸起。/人说,我要生活,于是洪水退去。/河流优美地延伸。” 浪漫的情绪刹那间被鼓动起来,可创作上述原始诗句的朦胧派江河却早已迁徙美国。听说是个西方古典音乐迷,采购了许多交响曲光碟在纽约的某一间屋子里放。 我这个曾经的诗人在怀旧当中,感觉下坡路也“优美地流着”,打个盹就在山脚了。外面蓦然人烟滚滚,“又是一个赶街天。”老张道,就抵着几架骡马车减速。车窗前晃动着花花绿绿的彝族妇女,老张悠闲地点燃纸烟,扶着方向盘与她们调笑。偶尔鸣一声喇叭,也显得不太正经。“你的熟人真多啊。”我讽刺道。老张点点头,又摇摇头:“都是村里的乡亲,或者一个教会的。” 突然,有一只手自斜刺里扯住老张的耳朵,要求搭车。门一开,男女老少就汹涌澎湃地进来,把空间塞满了。初步估计,这辆7人座的小面包,至少填了16个活物。我天生好奇,就回首两次。不料未及细看,那一张张重叠的脸就笑开了花。也不晓得有啥好笑的,我问老张,我是不是花脸?老张说,你不是花脸,你是长眉毛和尚。 满车的彝族话泛滥开去,犹如喳喳鸟叫。我恍如置身异国他乡。就这样拖拖沓沓,与骡马车同步抵达场口,老张众多乡亲的手与我拍肩告别。在皮笑肉不笑中,我看上了一个彝族女子的刺绣围腰,就花50元给她解下来,准备送给刘晓波的老婆。省得她挖苦我在穷山沟里钻,却连一根兽毛也没带出来。 慢腾腾穿过这百米短街。想起孙医生讲过,新加坡的一个国际慈善机构曾经到一个类似的乡场送医送药。他们花钱雇人搭戏台,在台上码了价值几万人民币的西药,在西药的上面扯了鲜艳醒目的大横幅。几位衣冠楚楚、细皮嫩肉的绅士犹如救世主,给川流不息的褴褛乡民发药。“不管有病没病,有效没效都发,”孙医生说,“然后将这些一拥而上抢药的感人场面拍成片子,写成长篇报道,拿到海外去赚人眼泪。他们才不管中国的病根到底在哪儿。听说独裁者李光耀还表彰这些医盲为新加坡争了光呢。” 愤世嫉俗之余,我拍下一面土墙上的政策标语,作为以上“行为艺术”的国内佐证:
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!利国利民利己!
午后3点左右,我再次到达山区小镇则黑。老张把车停在我倍感亲切的教堂脚下,就忙着去打探大住基村的孙家。我却在太阳里狂伸懒腰,并东张西望,希望能碰上一熟悉面孔。从向阳的“三春饲料经营处”门前,一个20来岁的母亲转头招呼我。她依旧灿烂如女孩,可已习惯摇晃背上1岁多的娃娃了。我顺便问教堂的人在哪儿?她答在乡下,就只笑不吭声了。 没有功夫吃午饭。老张摸准了情况,就立即折回车头。我们又一阵风似的甩开一排排门脸,在野地里继续前行。顺平路跑了几公里,就左拐,翻越一座矮山。桃花源般的田园风光浮现了。 在庄稼地之间的机耕道上走走停停,沿途向村民打听大住基2队的孙选超。孙医生在纸条上写到他的时候,我还以为是个上了年纪的人。没料到,当车颠入苞谷林深处的一个院落,并嘎的刹住时,应声而出的却是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。 “你就是孙选超?”我使劲擦亮眼睛。 孙选超含笑点头。他的眼睛不用擦也清澈明亮。 “我是孙医生介绍来的。专门了解土地改革。” “土地改革?”孙选超的眼睛蒙上一层雾。 “就是斗地主。你们家不是地主么?”老张补充道。 “哦。”孙选超恍然醒悟,“那要我爹才晓得。” “你爹多大?” “50好几了。” “不行,土改的时候你爹还没断奶呢。” “但是他听我公公讲过啰。” “你公公呢?” “早死了。” “你公公的同辈人呢?” “差不多死光了。即使活着也差不多糊涂了。” “你的意思是,我这一趟白跑了?” “孙医生的朋友,不会让你白跑。”孙选超立即站起来,“走吧。” “去哪儿?” “找年岁大的人。”
久经沙场的“老面包”又在苞谷林里穿梭开了。在弹簧垫一般的起落中,我从前座转身与孙选超交谈。了解到他接受过孙医生的“火线培训”,已成为这一带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。“可与我们孙家以前的影响比起来,差远了。”他感叹道。 我这属狗的鼻子耸了耸,似乎嗅出点什么,就从兜里偷偷掏出录音机:“我听孙医生讲,这边的孙姓是从马鹿塘上面迁下来的?” “对。我们的老家是马鹿塘,在方圆千里也算赫赫有名的家族。自最上面的老祖起,我们这一脉迁到大住基村已有七、八十年。” “你是多少代?” “大概十几代。” “你公公哪年死的?” “1950年。” “就是土改前期了。” “对。他是被镇压的。你往左看,一直看上去,那面坡坎正中有座坟,我公公就埋在里头。我爹说过,老辈子中,除了孙百万老祖,就数公公有本事,可共产党一来,鼓动穷人闹土改,孙姓统统划为地主。公公是与则黑的几个地主一道被枪毙的,不在的时候才42岁。”
车很快就深入绝境。我们下地,沿弯弯曲曲的土坎上行几分钟,就进了孙选超的伯伯家。满目狼藉的农家大院内,一农妇丢下晾晒中的烟叶,抬腰招呼我们。孙选超代替主人,将我们安排在堂屋门前坐下,以树上的鲜果招待。不一会儿,真正的主人进院门,放下锄头。一个很害羞的中年人。稍后,我费了相当的口舌,让他明白我的来意。而他始终垂头,搓揉着裤腿边的泥斑,一脸温开水似的苦笑。
( 待续 )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《人与人权》(http://www.renyurenquan.org)发表的文章文责自负, 均不代表中国人权(http://www.hrichina.org/chs)的立场观点,除特别注明。
主编:胡平
责任编辑:一平
投稿和联系信箱:communications@hrichina.org
编辑部
|
|
|